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专业建设 |
专业咨询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国家级重点专业 |
学院院长:佘东13982352082
学院副院长:王静13684284668 学院副院长:郭炳鳌18908149896
|
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控制方向) |
国家级重点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省级重点专业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专业 |
供用电技术 |
就业市场稀缺专业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
新兴热门专业 |
机电设备技术 |
社会紧缺人才专业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新兴热门专业 |
光伏工程 |
新兴热门专业 |
新能源装备技术 |
新兴热门专业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特色〗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有46年的举办历史,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参与各方不断励精图治、砥砺前行,该专业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职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四川省重点专业,已成为西南地区专业品质及学生规模一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示范专业品牌。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专升本”、“套读本科”获得专科升本科的机会。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电气自动化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电气设备安装与运行维护,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改造、安装、调试,楼宇、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以及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具有专任教师23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13名、硕士11名、高级技师8名,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9名。长期聘请29名企业优秀的电气专家、工程师、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工作。
教学团队中有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全国冶金职教名师1名,攀钢专家1名,攀钢技能大师1名,攀枝花市优秀教师1名,攀枝花市师德标兵1名,学院学科带头人3名。拥有省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10余项,建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20余本,完成横向科研课题和校企合作课题10余项。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共有实验、实训室27个,其中先进齐全的全球自动化领导厂商---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设备在国内高职院校居于领先水平。同时,拥有开展企业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具有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及原国家劳动部授予的“国家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鉴定站为四川省优秀级鉴定站和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
〖就业面向〗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业、冶金、能源、化工、电力、建筑、铁路等现代化企业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就业企业大多为大型央企、国企,知名合资、民企等。代表性企业有成都铁路局、攀钢集团、宝钢集团、京东方、瑞声科技、重庆VIVO、韩国浦项等。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特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属于公共服务类新兴热门行业,本专业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院校合作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用“校内教学、春运实习、定岗实习”的“三位一体”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的立体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特色鲜明。
〖培养方向〗本专业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培养掌握地铁、单轨、轻轨运营设备基本概况、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站场设计、综合控制、票务管理及服务等实用专业知识的高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具备行车组织和客运服务、调度指挥和综合控制、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能力,并兼顾为国有和地方铁路培养运营管理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师资情况〗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3人,高级职称12人、硕士9人、高级技师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3人,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另有兼职教师6人,均为来自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教师团队治学严谨,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
〖教学条件〗本专业目前建有轨道交通CAD、轨道交通信号、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轨道交通沙盘以及急救与消防设备、电工实验、电子实验等一批专业实验实训室,可充分满足学生熟练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学习需求。
〖就业面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包括国有和地方铁路企业行车岗位等一线工作,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车场LOW信号操作员、值班员、调度员、售票员、客运督导员、站务员、车站值班站长等工作岗位,就业面相当广泛。
☆★☆★☆★☆★☆★☆★☆★☆★☆★☆★☆★☆★☆★☆★☆★☆★☆★☆★☆★☆★☆★
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方向)
〖专业特色〗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相关产业中发挥中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办学,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成为国家骨干高职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四川省重点专业。本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套读本科”获得专科升本科的机会。本专业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生可以通过奖、勤、助、减、贷等资助渠道顺利完成学业。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方向)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计、改造、以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35名,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2名,“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100%。其中高级职称9名、硕士7名、高级技师8名,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9名,学院学科带头人2名;另有兼职教师15名,均为来自各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完善、众多的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如:PLC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实训室、智能化过程控制实训室、液压传动与控制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实训室等。
〖就业面向〗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应用领域广泛,就业岗位群大,主要面向各类现代企业,涵盖制造业、冶金、化工、建筑、铁路等行业。代表性企业有成都铁路局、攀钢集团、宝钢集团、中国船舶、晋西车轴、京东方、瑞声科技等。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主要学习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充分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及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平台优势,科学规划学生技术技能成长路线,进一步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从业上岗证”的“学生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取单片机证、电工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等专业技能水平认证,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本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套读本科”获得专科升本科的机会。本专业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生可以通过奖、勤、助、减、贷等资助渠道顺利完成学业。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检测、维护工作,以及智能家居物联网安装、调试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就业面广,主要面向电子产品制造、物联网技术、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师资情况〗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具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共产党员4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硕士6人,维修电工技师1人,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带头人1人,学院电子信息教学带头人1人。外聘客座教授1人,兼职教师2人,均为来自攀钢等大型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
〖教学条件〗拥有单片机技术实验实训室、EDA仿真实验实训室、物联网实验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控制实验实训室、单片机仿真实验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所。
〖就业面向〗该专业的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遍布全国各行各类的就业合作单位上百家。代表性就业企业有京东方、VIVO、成都铁路局、比亚迪、中信戴卡、中国电信、瑞声科技、新筑集团、希望森兰、中国船舶、晋西车轴、攀钢集团、宝钢集团、韩国浦项、捷普科技、中国南玻等,很多都是中央企业和知名上市公司。
2018年,中国制造业名片之一,全球液晶显示屏龙头企业--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我系签订了订单班,为我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打造更加优秀的就业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专业特色〗“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十大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专升本”、“套读本科”获得专科升本科的机会,还可通过奖、勤、助、减、贷等资助渠道顺利完成学业。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面向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及服务等岗位,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调试、操作、维护和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师资情况〗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2名,“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100%。其中高级职称9名、硕士7名、高级技师4名,学院学科带头人1名;另有兼职教师5名,均为来自攀钢各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化实训室、智能化过程控制实训室、PLC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所。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拥有世界主流的ABB、KUKA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
〖就业面向〗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将近10万,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应用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多。本专业就业面向的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大中型企业、机器人厂商和机器人集成商,就业前景非常好。
☆★☆★☆★☆★☆★☆★☆★☆★☆★☆★☆★☆★☆★☆★☆★☆★☆★☆★☆★☆★☆
供用电技术
〖专业特色〗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主流的高新技术,其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离不开供用电相关技术支撑。供用电技术专业开办于2013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套读本科”获得专科升本科的机会。本专业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生可以通过奖、勤、助、减、贷等资助渠道顺利完成学业。
〖培养方向〗本专业以服务电力工程领域为宗旨,以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发展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电力系统、工矿企业供用电、城市供用电、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所需的供用电系统、变电站的生产运行、维护与管理,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电网技术改造以及技术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师资情况〗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具有专任教师15名,具备“双师”素质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100%。其中高级职称6名、硕士5名、高级技师3名,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9名,学院学科带头人2名;另有兼职教师2名,均为来自各相关企业的专家与工程师。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如: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电气综合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仪表照明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实训室、工厂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化过程控制实训室、PLC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室等。
〖就业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供用电行业、生产企业等单位,学生毕业后可在电业系统、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生产企业从事供用电工程设计、安装、维护及供用电技术的工程管理工作。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专业特色〗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等起着显著的作用,它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在现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套读本科”获得专科升本科的机会。本专业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生可以通过奖、勤、助、减、贷等资助渠道顺利完成学业。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岗位从事铁道信号领域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重点培养具有铁道信号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技术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能力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师资情况〗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硕士6名,学院教学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1人,教学带头人1人;另有兼职教师5人,均为来自攀钢各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教师团队治学严谨,教科研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发表教育教学改革及学术论文10余篇,已编写各类教材10余本。
〖教学条件〗本专业群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内教学设备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贴近企业实际,是四川省劳务培训基地、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攀钢特种作业培训基地,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验实训室24个,实验实训设备价值1395.95万元。其中先进齐全的西门子自动化设备在省内高职院校居于领先水平。
〖就业面向〗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为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及大、中城市、地下铁路、地面轻轨等城市运输公司的基层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
光伏工程
〖专业特色〗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产业,光伏工程是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支撑,攀西地区光能资源丰富,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本专业秉承“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理念,聚焦光伏发电技术、系统集成与智能运维等领域校企联合开发相关课程。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实践”双轮驱动,重点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系统设计、电站施工与运维、智能监控与管理等核心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光伏发电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系统集成、光伏电站运维等专业知识,具备光伏项目规划、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技术改造等全流程实操能力,满足新能源行业对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师资情况〗专业教学团队由12名专任教师和3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100%,高级职称教师5人,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5人。团队成员兼具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一线工程背景,紧跟行业技术动态,为学生提供“技术+管理”的双重指导。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光伏系统仿真实训室、智能微电网实训室、新型储能技术实训室、供用电实训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PLC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等。同时,与多家光伏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技能过硬”。
〖就业面向〗毕业生可在光伏发电企业、新能源科技公司、电力工程公司、能源设计院所等领域就业,从事光伏电站设计、施工管理、设备运维、系统调试、技术支持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涵盖光伏组件制造、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智能电网运维、新能源项目管理等热门岗位,为国家绿色能源转型提供高质量技术人才支撑。
☆★☆★☆★☆★☆★☆★☆★☆★☆★☆★☆★☆★☆★☆★☆★☆★☆★☆★☆★☆★☆★
机电设备技术
〖专业特色〗我国是世界第一机电大国,机电设备已经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支撑行业。本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和“校企一体化”的双轨教学模式,主要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特别是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重点强化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毕业生上手快,后劲足,成长空间大。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方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能熟练掌握现代机电设备的系统集成、制造与安装、调试与运行检测、维护与升级改造等技术和管理方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实操能力。
〖师资情况〗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2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100%。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士4人、高级技师4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9人,学科带头人1人;另有兼职教师12人,均为来自各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机电一体化、电气装配、PLC控制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钳工技术、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等多个一流的实验实训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实验实训条件在同类院校独具优势。
〖就业面向〗毕业生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从事大、中型企业中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技术改造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毕业生主要在政府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新能源、大型制造业、铁路和船舶、钢铁冶金、化工业、汽车工业等行业和部门就业,从事现代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和调试、运行检测、维修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技术性工作。
☆★☆★☆★☆★☆★☆★☆★☆★☆★☆★☆★☆★☆★☆★☆★☆★☆★☆★☆★☆★☆★
新能源装备技术
〖专业特色〗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国家重点支持专业。本专业立足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技术及智能运维等领域,培养具备新能源装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技术服务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强化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助力学生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培养方向〗本专业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培养能够从事新能源装备的工艺设计、装配、吊装、调试,新能源电场的运行与管理、设备维护与检修等工作及电气控制设备检修、维护、技术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师资情况〗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0人,均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100%。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硕士3人、高级技师4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人,考评员8人;另有兼职教师3人,均为来自相关企业的专家、工程师、高级技师。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机械基础、机电设备检测维修、电工技术、电机控制、电工继电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集成、供配电、供配电仿真实训车间、“光伏+储能”示范平台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就业面向〗毕业生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可面向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电力工程等岗位群,从事新能源装备车间设备制造与调试、新能源装备运维、风电场维护与运营、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储能系统集成,以及电气设备运行、检修、技术监察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